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货运物流

【304】每支47*0.6冷轧抛光薄壁管行业价末工

发布时间:2019-03-04热度:0
38*3.5三辊精轧不锈钢薄壁管包装价每支文件资料...

54*3薄壁不锈钢卫生管每支{TP316L}页面厂家价

详细介绍不锈钢薄壁管生产流程和技术参数:

1、不锈钢工业管坯的好坏决定了生产出来的不锈钢薄壁管的质量,所以在生产不锈钢工业管坯的时候表面退火不要退老,尺寸公差偏差不能大,这样生产出来的不锈钢薄壁管才会比较优质。

2、无缝不锈钢薄壁管是不锈钢工业管经过精轧生产工艺,然后进行去油,平头等辅助工艺,出来符合客户要求的不锈钢管薄壁管,因为不锈钢薄壁管抛光成本较高,因此一般客户对不锈钢薄壁管的表面光洁度要求都比较低,因为我们生产厂家一般对不锈钢薄壁管的内外表面也不进行抛光加工。

不锈钢薄壁管:外径公差±0.05

壁厚公差也可以达到±0.05mm

直接冷轧出来不抛光的不锈钢薄壁管粗糙度

内外表面光洁度Ra0.8μm

不锈钢薄壁管不经过抛光的粗糙度完全能达到医疗器械用

3、不锈钢薄壁管生产之后的交货状态为硬态,为弱磁性,也即屈强系数较大,不宜扩口、弯曲。

对于拿去使用在要求无磁性的环境或者工作状态中的不锈钢薄壁管,直径在25以下的,我司可以进行热固熔处理(光亮退火),因为拥有技术难度,我们并不推荐使用。

什么是不锈钢薄壁管光亮退火呢?气体保护光亮退火炉:改变了原有冷轧后管的硬态与金相组织,真正达到固溶处理的目的。 经气体保护光亮退火炉处理后不锈钢管已是软态,内外表面少有氧化皮,不需要酸洗处理,并保持冷轧后的管内外表面光洁度。

不锈钢薄壁管产品应用

适用于国防科研、航空航天、自动化仪表、精密仪器仪表、各类机械、石油、石化、化工、气动元件、气动缸筒、电子、电气、电热电器、冶金、轨道交通等行业。


55*1薄壁不锈钢管应用于衡器行业,33*1薄壁不锈钢管适用于无损检测仪产品。薄壁不锈钢管温州厂家:六月将过钢管价格反弹。不锈钢薄壁管温州厂家:为究竟什么才是有些客户要提出对薄壁不锈钢管热处理?,13*0.5薄壁不锈钢管适用于流量仪表产品。

  不锈钢卫生管业年内惨亏已成定局 能否走进“春天里”城镇化成关键动力

  分析人士直言,中国钢市更多的是政策市,不锈钢卫生管行业若想走出目前低迷的态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投资拉动的需求对于重振不锈钢卫生管行业尤为关键

  “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英国诗人雪莱的传世名句常被人们用来表达艰难困苦境况下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然而,对于不锈钢卫生管行业来说,“冬天已经到了”已是延续了数年的现实,但行业回暖的脚步却始终迟迟未现。

  “不锈钢卫生管行业将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心理准备,不锈钢卫生管企业要尽快积极主动的适应高产能、高成本、低效益的困难局面。”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不锈钢卫生管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呼吁道。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陆续出台的国家宏观经济或为不锈钢卫生管行业释放春天的信号。尤其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这被业内视作将成为拉动不锈钢卫生管市场需求的重要动力。

  “总体感觉2018年情况要比2018年好,但好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需求应该会有一些拉动,但拉动有多大,要看城镇化的总体进度情况。”昨日,某大型国有钢企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钢企遭遇“寒冷冬天”

  “2018年是不锈钢卫生管行业非常惨烈的一年。”分析师张铁山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表示。

  今年以来,中国不锈钢卫生管业继续面临低价格、高成本的严峻形势,不锈钢卫生管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开年前2个月,重点大中型不锈钢卫生管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468亿元,同比下降1.46%;实现利润为-28.04亿元,由不锈钢卫生管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

  而随后,这种全行业的亏损面继续扩大。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1-10月80家重点大中型不锈钢卫生管企业利润亏损52.23亿元,行业利润率为-0.18%,亏损面为38.75%,累计亏损企业达31户。

  “一吨豆渣贵过一吨钢”,“一斤精密不锈钢管价不抵4两猪肉”等说法也不时闻于耳。“基本上企业每生产1吨钢,要亏损70元,有的企业每产1吨钢能亏到300多元。”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日前如此道。一些业内人士则干脆直接用“寒冷的冬天”用来形容眼下不锈钢卫生管行业的境况。

  不锈钢卫生管行业的深度极寒,也让上市钢企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失血”严重的群体。根据公开披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44家钢企中,包括鞍钢股份、马钢股份正在内的16家公司出现亏损,而去年同期仅有华菱不锈钢卫生管、新日恒力两家亏损。与此同时,在今年三季度十大亏损公司榜上,不锈钢卫生管上市公司占据了六席。其中,鞍钢股份以31.7亿元的亏损额位居亏损榜第三,马钢股份以31.4亿紧随其后。

  多途求突围仍难扭亏局

  面对行业困境,不少钢企并非没有想过突围之道。事实上,从武钢养猪、做电商到鞍钢、卫生级不锈钢管厂等纷纷“出海”买矿,越来越多的钢企大打非钢产业牌或者多元化牌,试图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

  “现在不锈钢卫生管行业已经是一个微利企业,不锈钢卫生管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靠其他的方向开拓更宽阔的市场。”有武钢人士此前道。

  作为中国不锈钢卫生管业的龙头企业,武钢今年频成为媒体关注热点。不过,关注的原因不在其不锈钢卫生管主业,而是因为其准备花大资金建万头养猪场和杀入电子商务领域。据悉,按照武钢“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有1100亿元产值来自非钢产业,占总产值的30%以上

  同样,马钢日前亦提出“十二五”非钢产业发展构想,称将在守好不锈钢卫生管主业“责任田”的同时,积极做好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资本运营,其中包括进军物业,借助正在兴建的和县郑浦港和马鞍山长江大桥,发展国内外贸易和物流运输业。

  但从目前来看,这些不锈钢卫生管航母要想靠多元化来救赎企业利润,仍是力不从心。

  “(多元化)有一些效果。但马钢主营很突出,不锈钢卫生管业务占得比重较大,多元化行业虽然有盈利但很小,你看三季度主营亏了三十多个亿,其他盈利跟这个对比显然小多了,不是一个数量级。”昨日,一位马钢股份人士向本报记者道。

  此外,为了减少亏损额,不少钢企今年也纷纷施展会计魔法,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公司增利。

  如武钢股份6月底就公告称,将把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类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延长3年,调整起始日期为2018年4月1日。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增加公司报告期盈利。根据武钢股份预计,此举将增加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不超过5.4亿元。

  另据悉,今年以来,包括新钢股份、南钢股份、华菱不锈钢卫生管等6家钢企都已进行了类似的会计调整,通过这些举措累计为2018年业绩增利超过20亿元。

  不过,上述马钢股份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今年不打算进行资产折旧调整。“去年我们已经调过一次,因为原来(固定资产折旧额)明显高了,但调下来之后,折旧不是很高了,没有必要再调。”该人士道:“而且这个对利润的影响也不是根本性的,就是能少亏一点,但不会有什么明显改善。

  而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35家不锈钢卫生管行业上市公司中已有15家公布了2018年年报预报。其中,6家钢企首亏;2家续亏;4家净利润预减;仅有1家钢企预增;2家钢企略增。

  从具体数据来看,目前,韶钢松山的净利润亏损为严重,公司2018年年报预告显示,净利润约为-18亿元,同比下降58.14%。此外,武钢股份虽然没有预告其净利润的具体数据,但表示其净利润下降幅度在50%以上。安阳不锈钢卫生管、马钢股份等也表示净利润均为亏损。

  城镇化建设有望成转机

  不过,也并非没有好消息。一般来说,冬季是精密不锈钢管需求的淡季,但今年12月份钢价却走出了一波出人意料的反弹。12月11日,被视作行业风向标的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率先发布2018年首期价格政策,除热镀锌及电镀锌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外,其余产品均有50-100元/吨的上调。这也是卫生级不锈钢管厂继12月之后再度提价。

  对于此次上调,专家分析主要由于不锈钢卫生管企业对行业前景看好和下游产业复苏有关。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 在8 月份已经触底回升。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的点,且是8个月来首次回到10%以上。

  近期经济政策频吹暖风也为不锈钢卫生管行业带来了久违的“春意”。

  分析报告指出,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具体来看,2018年基建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方面,铁道部暂定2018年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5300亿元。而基建投资将会成为推动2018年不锈钢卫生管市场回升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新批项目的资金到位和陆续开工,将会对建筑精密不锈钢管需求形成直接拉动。

  不仅如此,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政策更再为不锈钢卫生管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过50%,而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

  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既拉动国内需求,也拉动国内投资。2018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依然是拉动我国精密不锈钢管需求的重要动力。

  “在目前不锈钢卫生管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短期无法解决、供需矛盾难以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宏观经济走势决定了我国精密不锈钢管市场走势的价值中枢。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总体向好,我国不锈钢卫生管行业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关性较大,因此,2018年我国精密不锈钢管市场的价值中枢较2018年将有所回升。”分析师称。

  华泰证券研报则直言:“中国钢市更多的是政策市,不锈钢卫生管行业若想走出目前低迷的态势,除在内生的层面上,控制产量、兼并重组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投资拉动的需求对于重振不锈钢卫生管行业尤为关键。”该报告认为,按照发改委专家预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将在未来10年带来不低于30 万亿的投资需求,若资金问题得以解决,长期来看,此举将对不锈钢卫生管行业的温和复苏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总体感觉2018年情况要比2018年好,但好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需求应该会有一些拉动,但拉动有多大,要看城镇化的总体进度情况。”昨日,某大型国有钢企管理人士则如此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对于不锈钢卫生管行业明年的走势,一些业内人士仍不乐观。“从我了解的一些专家观点来看,这个危机要一个时代,从2008年开始算,还没过去一半。后面依然很困难。”张铁山道。在他看来,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指的是建立医疗、卫生、养老等完善的城镇化体系,而不是单纯扩建房地产。

  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斥资32亿元继续回购 明年有望率先受益城镇化预期

  有分析师表示,钢市的下游需求复苏亟待大规模投资拉动,若城镇化的推动进程符合预期,资金困境得以解决,对目前深陷产能过剩的不锈钢卫生管行业无疑是注入一剂强心针

  深受不锈钢卫生管行业不景气影响,钢企业绩在今年三季度时普遍下跌,今年1-10月,不锈钢卫生管全行业普遍亏损,未来即便是转暖,也只是走出亏损,仍然会是微利。

  而作为我国不锈钢卫生管行业龙头企业的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也未能摆脱业绩下滑,根据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61亿元,同比下滑13%,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80亿元,同比下降15%。

  但即便如此,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毅然决定将50亿元的回购计划继续下去。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该巨额回购增加了市场对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以及整个不锈钢卫生管行业的信心。

  那么,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的决心究竟来自何处呢?

  卫生级不锈钢管厂或将走出低谷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不锈钢卫生管行业仍挣扎于困境当中。

  对此,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总经理马国强曾在今年10月份时表示不锈钢卫生管行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总体上仍然不乐观,虽然钢价有所企稳,但矿石和煤炭价格也在反弹,相应会压缩钢厂利润空间,明年二季度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上述业内分析师认为:“从经济走势看,目前企业的去库存已经接近尾声,补库存需要等政府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开始发挥作用,经济将企稳回暖。”据他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不锈钢卫生管行业整体盈利比三季度会有所好转。

  而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日前的提价,可能已经表明了公司的信心,并释放出了市场好转的信号。

  今年12月11日,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出台了2018年1月价格政策,冷轧、酸洗卷、彩涂卷和宽厚板价格分别小幅上调80、50、100和50元/吨;其余品种价格均维持不变。

  “四季度以来制造业相关指标略有好转,是卫生级不锈钢管厂本次提价的重要基础。”华泰证券分析师赵湘鄂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卫生级不锈钢管厂的这一价格政策,极可能带动鞍钢、武钢跟涨,并引发后期精密不锈钢管市场进一步上行。

  赵湘鄂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下游需求也难言旺盛,但从上述情况来看,钢厂期望提振钢价的需求尤为迫切。

  中银国际的研报表示:“就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而言,估计10、11月盈利能力可能环比有所好转,一方面价格维持稳定,另一方面考虑1个半月铁矿石库存以及8月铁矿石尤其是进口铁矿石价格大跌,公司的当期盈利可能环比有所恢复;对于12月和13年1月来说,由于铁矿石价格在9-11月大幅反弹近30%。

  城镇化预期再注强心针

  “除市场环境好转外,近期国家出台的政策,或许会对目前低迷的钢企起到利好带动性作用,而所谓政策带来主要机会的就是城镇化预期。”有业内分析师如是表示。

  据记者了解,12月18日,国内市场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继续上调。兰格不锈钢卫生管网监测显示,国内重点城市Ф25mm螺纹钢平均价格3717元,较前日上涨17元。比上周上涨每吨56元。国内重点城市Ф6.5mm高线平均吨价为3619元,较前日上涨10元。

  “钢市的下游需求复苏,亟待大规模投资拉动,若城镇化的推动进程符合预期,资金困境得以解决,对目前深陷产能过剩、盈利已在谷底徘徊许久的不锈钢卫生管行业,无疑是注入一剂强心针。”赵湘鄂称。

  此外,2018年9月1日,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出售不锈钢、特钢事业部下属的宁波宝新、实达精密、日鸿不锈三家公司股权,获得收益4.9亿元。公司不锈钢、特钢事业部相关资产及股权全部出售完毕,共实现收益95.8亿元。资产出售获得的首付200多亿现金,以及后续付款,每年还会减少相应的财务费用。

  赵湘鄂表示,从卫生级不锈钢管厂来看,作为普碳钢板材的龙头企业,今年不良资产的剥离已大幅增厚业绩,明年若钢市温和复苏必将率先受益。

  卫生级不锈钢管厂32亿元将继续回购

  “此次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选择继续回购,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市场回暖,以及城镇化预期的基础上。另外,回购一方面可以稳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回购,可以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有业内人士认为。

  据记者翻阅资料得知,此次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50亿元回购,是A股市场上近四年来的首例回购。

  根据资料显示,9月24日,公司发布了首次实施回购的状况。首次回购股票数量约为14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购买的价为4.65元/股,价为4.62元/股,为此支付的金额约为6900万元;10月8日,公司再次出手回购,至此回购的总股数增至约1.3亿股,占总股本约0.75%,购买价为4.65元/股,价为4.51元/股,支付总金额约为6亿元;10月16日,公司公告称,己回购总股数增至约2.17亿股,购买价为4.65元/股,价为4.51元/股,支付总金额约为9.98亿元。

  11月2日,公司再次出手回购,至11月1日公司回购数量为 2.43亿股,此次购买价为4.67元/股,价为4.51元/股,支付总金额约为11.17亿元。11月22日,公司再公告称,截至当天公司回购数量为3.52亿股,购买价为4.69元/股,价为4.51元/股,支付总金额约为16.25亿元。

  时至12月4日,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再次出手回购,称截至12月3日,公司回购数量为3.9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2%,购买价为4.69元/股,价为4.51元/股,支付总金额约为18.1亿元。按此算,公司还有约31.9亿元用于回购股份。

  12月19日,卫生级不锈钢管厂股份再次发布公告称,根据回购报告书,公司将以不超过每股 5.00 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 50 亿元,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十二个月内。

  “很多钢企想做回购拉股价现在也是有心无力,也就卫生级不锈钢管厂家底比较厚,又卖了点资产有钱做回购。”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国内港口铁矿石

  库存连降7周

  今年的不锈钢卫生管市场终于在临近年末,显示出了复苏的迹象。铁矿石方面明显的表现就是,价格涨了,库存降了!

  据新华—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显示, 12月11日-12月17日中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为8271万吨,较上期减少680万吨,环比下降7.59%。中国进口品位63.5%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31,上涨10个单位;58%品位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12,上涨9个单位。

  需要提到的是,价格上涨的不只有铁矿石,在铁矿石、焦炭以及螺纹钢这一完整产业链上,价格均在近期出现了上涨的趋势。这是否可以看做是不锈钢卫生管市场复苏的前兆?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协会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的上涨主要是受国内钢企、港口补充库存所致,对不锈钢卫生管需求量的小幅增加提升了相关产品的价格。铁矿石的价格实现稳步上扬仍需要看来年国内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发改委批复的各项基建项目的落实情况”。

  库存连续第7周下降

  据我的不锈钢卫生管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4日,30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7587万吨,较前一周减少196万吨,这已经是铁矿石库存连续第七周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已经下降到8000万吨以下。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库存总量减少2024万吨。

  “铁矿石库存在前期也没有很明显的变动体现,一直在1亿吨左右,从11月底开始到现在,库存逐渐下滑,并且下降的比较厉害。”兰格不锈钢卫生管网研究员张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铁矿石库存在8000多万吨,应该是年内的点,每周大约下跌400万吨左右。

  据她介绍,兰格不锈钢卫生管网统计,国内重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消化情况,11月23日当周为9320万吨,11月30日总库存为8972万吨,12月7日为8625万吨,12月14号为8206万吨。也就是说,从11月底到现在,20天的时间里,铁矿石库存下降了约有1100万吨。

  与此同时,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国的铁矿石库存也连续七周下降,来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较前一周下降140万吨,印度和巴西降幅分别为3万吨和24万吨。

  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多数并不这样认为,“不锈钢卫生管行业的真正回暖还需要看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何时开始动工建设,现在说回暖为时尚早,只是一个政策信号对于业内信心的提振。”上述行业协会人士如此认为。

  “铁矿石价格基本会跟着精密不锈钢管价格走,以前大家的观望气氛比较浓厚,发改委大量批复了一些基建项目,大家信心恢复,不过这些基建项目真正开始建设仍需一个时期,现在只是信息对精密不锈钢管市场的提振表现”。

  3个月价格涨50%仍难言复苏

  来自普氏能源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14日,发往中国的基准铁矿石价格上涨至每吨132.75美元,创下今年自7月以来的价格水平,与今年9月初的每吨88.75美元年内点相比,价格上涨44美元。也就是说,铁矿石价格在过去3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近50%。

  12月1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主力合约1305报收3818元,与9月初相比,涨幅已经超过15%。

  “临近年末,矿山进入假期,铁矿石资源供应短期趋紧,政策释放出的利好促使部分钢贸商或企业借机调高报价。”在上述协会内部人士看来,这是近几周铁矿石乃至精密不锈钢管产品价格出现上涨的主要原因。

  “从整体上看,今年国内、国际铁矿石价格均在低位盘整,虽然上半年国外进口铁矿石价格略有上升,但三季度价格逐渐回落,而国内铁矿石价格以下行走势为主,整体价格没有企稳回升迹象,与国外进口铁矿石之间还有不小的价格差。”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如此分析。

  那么,行业的真正回暖将在何时?对此,苑志斌认为,近期的上涨主要是受国内钢企、港口补充库存所致,这一影响并不会持续太久,铁矿石的价格大幅上扬仍需来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尤其是铁路、公路、机场、房地产等相关领域投资政策的落实。

  “主要还是看精密不锈钢管需求,目前看来这个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说法是未来精密不锈钢管、铁矿石等价格均会温和上涨。”分析师表示,发改委基建项目的批复,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在2018年肯定会有所体现,会带动精密不锈钢管市场的需求,拉动效应会很明显。排除特殊情况间断性的变动,明年铁矿石价格预计不会低于100美元。


21.5*1不锈钢薄壁管使用于水质分析仪产品。39*0.6不锈钢薄壁管适用于智能仪器仪表行业,28*1薄壁不锈钢管适用于电磁传感器行业,42.4*0.8不锈钢薄壁管适用于显示仪表行业,43*0.5不锈钢薄壁管使用于声级计行业,

  未来2-3个月,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收紧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房地产用钢需求的超预期释放将带来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继续上涨。但是,短期由于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存在调整的压力,新增产能的投产和下游行业的接受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未来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的涨幅。

  经过连续16周的连续上涨,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早已高高在上,让众多业内人士惊叹不已。谁知8月3日,杭州市场25mm螺纹钢单日涨幅为350元,上海市场6.5mm高线单日涨幅330元。再创今年新高。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连连感叹:“真的有些看不懂了,这段时间建筑精密不锈钢管的市场表现,太让人迷惑了。”分析师马力甚至用近乎疯狂来形容近期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不断大幅上涨的现象。

  江苏沙钢集团和济南不锈钢卫生管大幅提高精密不锈钢管出厂价被认为是这次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据市场监测,8月1日,沙钢的产品价格为,普线价格上涨500元/吨,螺纹钢价格上涨600元/吨;济南不锈钢卫生管螺纹钢价格每吨上调500元。在此消息影响下,8月1日、4日,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出现普遍上涨,截止4日,北京市场25mm螺纹钢价格为4730元,6.5mm高线价格为4520元;天津市场25mm螺纹钢价格为4700元,6.5mm高线价格为4600元;上海市场25mm螺纹钢价格为4600元,6.5mm高线价格为4560元。25mm螺纹钢和6.5mm高线价格均为成都市场,分别为4790元和4760元。

  来自成本上涨的压力也是促使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不断上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市场监测显示,截止8月3日印度63.5%粉矿CIF价格已经达到102—104美元,较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首发价76美元,上涨26美元—28美元。兰格不锈钢卫生管网分析师认为,钢厂通过拉高精密不锈钢管出厂价格,刺激市场现货价格的走高,进而带动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分上涨,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再次成为推高出厂价的理由,精密不锈钢管价格和铁矿石价格互相推高,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结构。

  国家大型投资效应再现和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成为拉动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上涨的基本动因,从宏观经济面分析,国家为了实现全年GDP保8任务,必将在下半年继续维持巨额政府投资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出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上涨似乎也成为一种必然。而房地产市场在第二季度良好表现也坚定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上涨的信心。兰格不锈钢卫生管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房地产业回暖,使螺纹钢、线材的需求上升,钢厂直接订货量加大,市场二级螺纹钢到货量相对减少;另外钢价的频繁变动加重了贸易商囤货惜售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推高了精密不锈钢管价格进一步上涨。

  而价格不断上涨,也增加了贸易商囤货惜售的心态,使得市场风险进一步被放大。对此,侯志芸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需要谨慎的是惜售、囤积,一遇市场心理预期发生变化,会在短期内迅速掀起抛售浪潮,引起价格大幅下跌,同时使得大量的社会隐性库存转变为直接的供应压力。”

  但是多数贸易商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对目前的上涨态势表现出乐观的心态,一位上海的钢贸商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卫生级不锈钢管厂、武钢等大型钢企9月份价格政策仍以涨为主,所以没必要对目前市场的涨价行为感到不理解,“目前的价格距离去年高点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不过,钢价疯长造成的不安情绪正在不断的蔓延,有部分钢贸商已经对对市场提出警告,深圳某大型精密不锈钢管贸易商杨正军认为,如果钢价继续涨下去,在需求并没有得到好转的情况下,会给下半年市场造成一定的通胀,也加剧下半年钢价回调的风险。

  通常炒作被认为是当前左右市场一支重要的力量,钢厂通过拉高出厂价格,减少发货等手段,来造成市场现货库存成本的上涨,进而推高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看涨预期,贸易商囤货待涨目的明显,目前的建筑精密不锈钢管走势基本是由钢厂提高出厂价来支撑,没有基本面配合的情况下,这轮涨价还能持续多久?

  进入三季度以来,国内市场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的回升势头愈发明显,价格上升的态势由“小步慢跑”逐渐演变成快速的“途中跑”,截止8月初,北京市场二级钢筋价格已突破4600元/吨附近,比4月份的低点已经累计回升了40%,同区间的高速普线涨幅也达到了39%,各类板材平均涨幅超过30%。令人咂舌的涨幅,即使在去年疯狂的上半年也不曾达到过。然而价格回涨的速度越快,越会使人们猜测上升走势的终点究竟在哪里。

  CISA公布的精密不锈钢管指数显示,截止7与底,国内综合钢?价格指数已升至110.15点,年4月份点累计上升了14.59点,升幅15.3%。其中长材累计上升了17.12点,累计上升17.2%,板材上升14.9点,累计上升了15.8%。从上涨幅度看,长材价格上升幅度比板材稍快。

  

  从环比的价格走势看,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的运行趋势在明显好转,价格在4月份开始回升,并且回升的幅度有所扩大。4月份国内综合精密不锈钢管价格指数环比降幅收窄了3.8个百分点,5月份上升2.7%,6月份上升3.9%,7月份上升8.0%。

  从7各主要城市看,华北地区北京市场二级钢筋涨幅惊人,7月末比4月下旬累计上升1310元/吨,累计涨幅达40.06%,沈阳和上海也分别累计上升了37.38%和34.06%。成都和广州涨幅相对较小,但也分别累计上升了21.58%和29.15%。除成都外,其他地区钢筋价格涨幅平均在1000元/吨左右。

  二级钢筋20mm

  7月末

  4月低点

  累计上升

  累计上升

  上海

  4170元/吨

  3110元/吨

  1060元/吨

  34.08%

  广州

  4430元/吨

  3430元/吨

  1000元/吨

  29.15%

  武汉

  4220元/吨

  3270元/吨

  950元/吨

  29.05%

  北京

  4580元/吨

  3270元/吨

  1310元/吨

  40.06%

  沈阳

  4190元/吨

  3050元/吨

  1140元/吨

  37.38%

  成都

  4450元/吨

  3660元/吨

  790元/吨

  21.58%

  

  4400元/吨

  3320元/吨

  1080元/吨

  32.53%

  尽管上海和沈阳市场同样涨幅不俗,但是价位仍然处于上述7个主要城市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前期这两个地区跌幅较深所致。反观西南和华南市场尽管同期涨幅较小,但价位水平仅次于华北地区、处于第二高位,主要是前期价格下跌幅度较小。线材市场也表现出同样的走势。

  高速普线

  7月末

  4月低点

  累计上升

  累计上升

  上海

  4200元/吨

  3120元/吨

  1080元/吨

  34.62%

  广州

  4290元/吨

  3280元/吨

  1010元/吨

  30.79%

  武汉

  4330元/吨

  3290元/吨

  1040元/吨

  31.61%

  北京

  4380元/吨

  3150元/吨

  1230元/吨

  39.05%

  沈阳

  4280元/吨

  3100元/吨

  1180元/吨

  37.82%

  成都

  4430元/吨

  3470元/吨

  960元/吨

  27.67%

  

  4400元/吨

  3360元/吨

  1040元/吨

  30.95%

  除成都外,其他地区线材价格累计涨幅也均超过1000元/吨,北京和沈阳地区累计涨幅达到了39.05%和37.82%;上海、广州、武汉、 等地价格涨幅也均在30%以上。成都地区线材价格涨幅小,但价位,这与涨前价位水平的排序是一致的。螺线价格的快速上升,加大了后期流通商的持货成本,价格峰值后风险加大。

  从价格走势看,地区差价急剧拉大,诱发地区资源趋利性流动,我们认为,这是构成破坏供需平衡的因素之一。北京、上海市场目前二级钢筋差价被拉大到410元/吨,远远超过了上涨前的160元/吨的水平,价差拉大了250元/吨;线材的价差拉大了150元/吨。北京市场二级钢筋与沈阳的差价也扩大了170元/吨,线材扩大了50元/吨。而与其他地区的价差基本保持稳定。价差的拉大,对后期市场资源的流动将产生影响。

  地区

  上半年累计

  累计比去年同期

  同比增长

  产量比重

  增量

  增量比重

  今年上半年

  上年同期

  钢筋合计:

  5776万吨

  1043万吨

  22.0%

  华北地区

  1283万吨

  311万吨

  29.8%

  32.0%

  22.2%

  20.5%

  东北地区

  320万吨

  155万吨

  14.9%

  94.0%

  5.5%

  3.5%

  华东地区

  1750万吨

  194万吨

  18.6%

  12.5%

  30.3%

  32.9%

  中南地区

  1418万吨

  204万吨

  19.6%

  16.8%

  24.6%

  25.6%

  西南地区

  593万吨

  31万吨

  3.0%

  5.5%

  10.3%

  11.9%

  西北地区

  412万吨

  147万吨

  14.1%

  55.7%

  7.1%

  5.6%

  华北地区上半年钢筋产量同比增长了311万吨,占钢筋产量增量的29.8%,同比增长了32%;东北地区钢筋产量则大幅增长了94%;华东地区增长了12.5%,尽管增速较低,但产量巨大,占产量的30%。过去华北地区钢筋增产除了自身需求消费外,相当部分自发流动到周边价格略低地区,华东、东北市场首当其冲。目前从产量分布情况看,东北、华东钢筋资源充裕,华北地区自身由于价位较高,与周边地区价差明显,将吸引资源流入。

  地区

  上半年累计

  累计比去年同期

  同比增长

  产量比重

  增量

  增量比重

  今年上半年

  上年同期

  线材合计:

  4488万吨

  399万吨

  9.7%

  华北地区

  1445万吨

  284万吨

  71.3%

  24.5%

  32.2%

  28.4%

  东北地区

  281万吨

  33万吨

  8.3%

  13.3%

  6.3%

  6.1%

  华东地区

  1088万吨

  -86万吨

  -21.6%

  -7.3%

  24.2%

  28.7%

  中南地区

  1146万吨

  125万吨

  31.4%

  12.3%

  25.5%

  25.0%

  西南地区

  336万吨

  9万吨

  2.4%

  2.9%

  7.5%

  8.0%

  西北地区

  193万吨

  33万吨

  8.3%

  20.6%

  4.3%

  3.9%

  线材的情况似乎更为严重,华北地区上半年产量增加了284万吨,占全部增量的71.3%,同比增长了28.4%,占产量比重为32.2%,同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华东地区是负增长,产量同比减少了7.3%。东北地区线材产量增长了13.3%。由于华北地区周边价格相对偏低,将对华北地区线材分流形成压力。

  上海市场热卷价格累计回升了30.43%,回升幅度将近1000元/吨,华北、东北北以及华南地区的涨幅也均在25%左右,中南的武汉和西南的成都涨幅仅为15%左右。从下表情况看,各地区涨后价格趋同,价差不大。西南、华南稍高,中南、东北稍低。华北地区与华东、东北地区价差不超过50元/吨。

  热卷3.0mm

  7月末

  4月低点

  累计上升

  累计上升

  上海

  4200元/吨

  3220元/吨

  980元/吨

  30.43%

  广州

  4220元/吨

  3380元/吨

  840元/吨

  24.85%

  武汉

  4100元/吨

  3550元/吨

  550元/吨

  15.49%

  北京

  4150元/吨

  3250元/吨

  900元/吨

  27.69%

  沈阳

  4100元/吨

  3220元/吨

  880元/吨

  27.33%

  成都

  4150元/吨

  3650元/吨

  500元/吨

  13.70%

  

  4250元/吨

  3360元/吨

  890元/吨

  26.49%

  地区

  上半年累计

  上年同期

  累计增量

  同比增长

  产量比重

  今年上半年

  上年同期

  合计

  5264万吨

  5368万吨

  -104万吨

  -1.9%

  华北地区

  2065万吨

  1998万吨

  68万吨

  3.4%

  39.2%

  37.2%

  东北地区

  907万吨

  814万吨

  93万吨

  11.5%

  17.2%

  15.2%

  华东地区

  1471万吨

  1580万吨

  -108万吨

  -6.8%

  28.0%

  29.4%

  中南地区

  529万吨

  616万吨

  -87万吨

  -14.1%

  10.0%

  11.5%

  西南地区

  138万吨

  162万吨

  -24万吨

  -14.7%

  2.6%

  3.0%

  西北地区

  154万吨

  200万吨

  -46万吨

  -23.0%

  2.9%

  3.7%

  从产能分布的情况看,热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以及中厚宽钢带上半年产量负增长1.9%,但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增长了3.4%和11.5%。特别是华北地区产量达到2055万吨,几乎占全部产量的40%,国内再也没有如此集中的生产群了,从价差上分析,华北地区的资源流向相邻区域动力不足,后期市场上涨走势不如长材。

  一直以来,不锈钢卫生管行业被认为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在精密不锈钢管期货上市之初,业内普遍认为精密不锈钢管期货将是一个天然的做空品种,但纵览精密不锈钢管期货上市的4个月来,整体处于多头格局之中,市场留给投资者做空的机会并不多,特别是近期螺纹钢期货成交量迅速放大,连续出现大幅上涨,场内做多氛围异常浓重。

  在当前宏观经济并未完全回暖的形势下,建筑精密不锈钢管市场出现如此火爆的行情,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前期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建用钢带来的需求驱动;螺线产能过剩程度低于市场预期,产能释放并没有给价格上涨带来较大压力;铁矿石、焦炭等精密不锈钢管原材料价格的触底回升为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价格上涨提供了成本支撑。

  展望2009年9、10月份,我们认为精密不锈钢管价格总体上仍然将是一个震荡上涨的过程,但目前由于上涨过快,短线存在调整需求。上涨的理由除了上述理由之外,还有以下三点利好因素:

  首先,三季度基?设施建设投资仍将保持高位,基建用钢需求有望继续增加。根据我们的调研,上半年基建项目主要集中于高架、地铁等市政工程,下半年在上半年开工项目持续的投资的同时,铁路建设工程也将于9、10月份大面积启动,这将为螺线需求带来新的增量。

  其次,房地产行业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增加将成为下半年螺线价格超预期上涨的刺激因素。房地产销售经历了上半年以来持续的量价齐增局面之后,市场上可售房存量不断下降,房地产开发商心态不断转好,预计下半年开发商将逐步增加项目开工面积,为螺线需求提供新的增量因素。6月份我国新屋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2%,结束了2008年7月份以来单月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后期房屋施工和新开工面积有望继续增加。后期该部分用钢需求的释放潜力较大,可能成为螺线价格上涨的超预期因素。

  再次,钢厂订单饱满,心态较好,目前仍有提价预期。根据我们前期对不同地区钢厂的调研,钢厂普遍反映手头订单较为饱满,产品供给有所吃紧,预计后期仍会继续上调出厂价格,这将继续推高现货及期货价格。

  同时,我们在关注以上利好因素之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利空方面: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在以上的所有利好因素的分析中,都存在一个前提假设,即国家刺激经济的基建投资力度不会减弱,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收紧,而一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则所有的利好都将打折或难以兑现。

  二、建筑精密不锈钢管下游行业难以承受价格的过度上涨。今年我们对精密不锈钢管价格的判断主基调需求驱动下的价格上涨,但价格过快、幅度过大的上涨将有可能会超过下游行业的承受能力,使下游行业的需求难以持续增长或者出现萎缩,导致推动价格上涨的根本因素不复存在。

  三、线螺新增产能较大幅度释放。在线螺价格连续大涨的前提下,钢厂将通过新增产线、技术改造等手段扩大线螺产能,根据我们的调研,10月份以后将有新的螺线产能投产,供给的增加将给螺线价格上行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短期涨速过快,市场有超买迹象。自7月底以来,期现货市场均出现加速上涨,期货市场主力合约日成交量超过180万手;现货市场单日涨幅达300元,贸易商则大肆囤货,短期市场出现超买的过热迹象。当市场出现下跌时,贸易商会大肆抛售库存以降低损失,这也会成为加剧下跌的动力。

  综上,我们认为,未来2-3个月,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收紧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房地产用钢需求的超预期释放将带来线螺价格继续上涨。但是,短期由于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存在调整的压力,新增产能的投产和下游行业的接受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未来螺线价格的涨幅。


47*0.5不锈钢薄壁管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行业,温州薄壁不锈钢管生产厂家:16*1.5 SUS材质薄壁不锈钢管光洁度要求,21.3*0.6不锈钢薄壁管应用于电压传感器行业,温州不锈钢薄壁管生产厂家:无缝薄壁不锈钢管用穿孔后的毛管作为冷拔管料。温州不锈钢薄壁管厂:28*1.5 薄壁不锈钢管轧制接触点对于产品弯曲度的影响。26.3*0.5不锈钢薄壁管适用于电阻传感器行业,电解抛光,18*0.6不锈钢薄壁管应用于无损检测仪行业,

  不锈钢精密管厂讯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发布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评估《纲要》实施进展情况,推进《纲要》顺利实施,对推动科学发展、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要求,重点围绕《纲要》明确的主题主线、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改革、重点工程等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基础上,立足《纲要》实施、着眼长远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纲要》实施总体顺利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围绕主题主线的转型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主要目标实现程度良好,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积极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经济增长超过《纲要》预期目标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2018年增长7.7%,2018年上半年增长7.6%,经济增速高于《纲要》确定的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实施积极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政策,2011~2018年上半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2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加大价格综合调控和监管力度,较好遏制了物价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2011年的5.4%回落到2018年上半年的2.4%。完善外贸进出口政策,引导鼓励扩大境外投资,国际收支状况总体稳定,2018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5%。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内需对稳增长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11~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100%。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重点,2011~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7%,2018年居民消费率为36%,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为45.7%,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稳定投资增长,2011、2018年投资率分别为48.3%、47.8%,“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现代畜牧业、渔业、林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连续7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10.17,0.49,5.06%)[5.06%资金研报]也实现增产。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高,2018年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00多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00多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6。农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粮油储备得到充实,应急保供能力提高,仓储物流设施条件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进展,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取得成效,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进展,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推进。以互联网为牵引的电子商务、产品定制、物流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发展迅速,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网络传媒娱乐、研发设计服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3.2%提高到2018年的44.6%,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达到45.3%。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化程度提高,截至2018年末,通车运营的快速铁路里程2.6万公里,在建1.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6万公里,比2010年增加2.2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495万公里。宽带网络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光纤宽带网络和3G网络已覆盖所有城镇,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88%,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大型能源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中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和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

  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5%提升到2018年的52.57%,年均提高1.31个百分点。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正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3.23:1缩小到2018年的3.10:1。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加快,解决超过1.6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505万户。截至2018年6月底,农村危房改造竣工810万户,超过《纲要》确定的800万户目标。

  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东北地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部地区率先转型、率先推进现代化步伐加快。区域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差距扩大放缓,东、中、西、东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由2010年的2.1?1.1?1.0?1.5缩小到2018年的1.8?1.0?1.0?1.5。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陆续实施。

  (三)科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创新活动更加活跃,科技投入和产出大幅度增长。2018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8%,其中来自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超过7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取得一批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深水钻井平台为代表的重大创新成果。在载人深潜、超级计算、高温超导、IPS干细胞、深地钻探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等重大科学发现。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空白。截至2018年6月底,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不含港澳台)总数超过49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4件,提前实现《纲要》目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普及程度持续提高。财政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各项教育发展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教育公平取得成效,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得到改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模日益扩大。201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超过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突破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4.5%,比2010年提高7.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1.8%,提高2.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提高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提高3.5个百分点。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2977万人。

  (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调控,强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实施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产品惠民等重点工程,节能降耗取得成效。2011~201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5.54%,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0年的8.6%提高到2018年的9.4%。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等积极推进。发展绿色矿业,绿色矿山建设取得进展。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节约用地和用水,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11~201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低20%。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面积5.7亿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得进展,2011~2018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5.0%、6.6%、4.1%。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7.3%和84.8%,提前完成《纲要》目标。空气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环境预警与应急能力有所提升,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污染、电子废物污染、化学品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有所缓解,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开展42个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在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1~201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6.6%,基本完成阶段目标。建设性参与联合国[微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外谈判,有效维护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发展权益。广泛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南南合作”取得新进展。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提高,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预防能力逐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突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80%以上,人工增雨(雪)开发空中云水资源量年均500亿吨。

  重点区域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和管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湿地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江河源头区和重要水源地保护,实施生态脆弱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推进森林经营、增加森林草原碳汇,加强河湖、湿地、草原等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与管理。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补偿力度逐步加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推进。2011~2018年,森林面积增加约75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提前实现《纲要》目标;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3万平方公里;新增种草保留面积约1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8%。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2011~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职工工资标准年均上升近15%,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缩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截至2018年6月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亿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亿人。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6月底,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2亿人,参保率提高3.4个百分点,提前完成《纲要》目标。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新开工建设2264万套。城乡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进一步加大农村扶贫投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011、2018年年末总人口分别为13.47亿人和13.54亿人,年均增长4.9‰,低于7.2‰的《纲要》控制目标。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有所提高。

  (六)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演出、新媒体、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出生缺陷预防力度加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深入推进。2018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4.5/10万,比2010年降低18%;婴儿死亡率为10.3‰,提前完成《纲要》目标。颁布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切实加大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妇女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明显成效。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和重大赛事品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体制更加健全。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管理新模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验,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广泛发挥。截至2018年6月底,城乡社区服务机构总数达到21.3万个,覆盖率达到31%,社会组织总数达到50.6万个。互联网普及和新媒体发展使信息获取和意见表达更为便捷,社会交互影响力增强。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201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9.4%。

  (七)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成效。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垄断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主辅分离取得积极进展。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调整、下放535项行政审批事项,启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铁路行业实现政企分开,“三网”融合试点稳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比重由2010年决算的17.4%提高到2018年预算的22.4%。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正式报送人大,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在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改革的服务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取得预期成效。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征管办法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扩大,实施进口暂定关税税率的商品范围扩大且平均税率降低,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范围进一步扩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企业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继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稳步开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确权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征地制度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顺利推进,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比价关系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完全理顺,电价形成机制不断改进,电煤价格实现并轨。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积极进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稳步推进,贷款利率管制放开。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性场外交易市场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市场化及多元化的资本市场退市新制度基本建立,债券市场在规范创新中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期货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债期货、动力煤和铁矿石等新期货品种挂牌交易。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保险业改革开放和创新深入推进。金融调控和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开展浙江义乌国际贸易、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协同推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内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沿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方位区域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8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额占全球份额从2010年的10.4%提升到2018年的11.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制成品出口持续增长,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矿产资源、技术设备、重要农产品和消费品进口有效弥补国内供应不足;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继续增长,2018年达到47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更加注重引资引智相结合,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稳定、方式多样、水平提高,截至2018年6月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累计2897亿美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领域外资投入保持较高增速;国外贷款管理完善,行业及区域投向优化,项目质量提高,同期安排国外贷款约1043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水平不断提高,境外投资加快发展,主体多元、领域广泛、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截至2018年6月底,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919亿美元。

  (八)其他重点任务进展顺利

  《纲要》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进展顺利。党的 明确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新区、珠海横琴新区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两岸政治、经贸、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得到有效执行,大陆游客赴台观光自由行开放,试点城市不断增加。适应国家发展、安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新要求,军队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装备水平、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稳步推进,国防动员能力和质量得到提升。

  总的来看,《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24个主要指标绝大多数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少数指标已提前完成《纲要》目标。但部分指标实现进度较慢,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一是能源消费强度控制指标。受能源消费总量增量超出预期的影响,2011~2018年能耗强度只下降了5.5%,要实现五年下降16%的目标,2018~2018年需要年均降低3.8%以上。

  二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指标。2011~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6.6%,要实现五年下降17%的目标,2018~2018年需要年均下降3.9%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能耗强度密切相关,能耗强度下降幅度滞后于目标要求,直接影响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的实现进度。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指标。2018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9.4%,累计仅提高0.8个百分点,要实现到2018年11.4%的目标,2018~2018年还要累计提高2个百分点。

  四是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指标。由于脱硝电价政策试行期间火电厂脱硝意愿不强、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机动车油品标准和质量偏低等诸多原因,2011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上升5.7%,虽然2018年下降2.8%,但仍比2010年高出2.8%。要实现五年下降10%的目标,2018~2018年需要年均下降4.3%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十二五”前半期实施情况和薄弱环节表明,由于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体制机制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关键领域改革推进难度较大,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纲要》确定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要求有待进一步落实,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缓慢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1~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投资增速下降和出口增速下降。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一些地区的高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超常增长支撑,相当部分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部分产能过剩领域,积累了较大债务风险。

  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基础地位还不稳固。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与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挑战。突破性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与气候不确定性增加的制约增强,单产提高的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影响凸显,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亟待创新。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与国际市场价格较低的矛盾突出,现行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面临两难选择。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期与农业保护制度尚不健全的矛盾显现,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产业优化升级进展缓慢。不锈钢卫生管、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光伏等新兴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30%~50%。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传统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导致部分产业竞争力下降;受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国有事业单位科研成果转化不畅等因素影响,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增长潜力没有完全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新的比较优势有待于培育发展。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产业技术升级慢,大型企业研发动力不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比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研发投入绩效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高。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产出效率依然偏低。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单位产出的资本投入持续提高,投资效率持续下降。土地使用十分粗放,城镇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土地产出强度偏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有所下降。

  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的体制机制尚未根本破除。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但各种要素、产品在城乡区域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受到阻碍,行政分割、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要素空间聚集、资源集约利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繁荣发展的有机统一尚未实现。重复建设、无序开发现象普遍存在,城乡一体、区域协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空间开发秩序混乱,产业和城镇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二)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各种污染物随时间累积和在空间集聚,加重了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并呈现污染源多样化、污染范围扩大化、污染影响持久化特征,环境风险日益突出,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环境应急能力不足,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差距较大。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传统煤烟型大气污染依然严峻的同时,以细颗粒物、臭氧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物日益严重。虽然按1996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按照在1996年标准基础上增设PM2.5浓度限值、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PM10、二氧化氮、铅等浓度限值后的新标准,有6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灰霾现象和雾霾天气在局部地区频繁出现且日趋严重。

  水体污染依然突出。由于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强度大,加之部分高污染行业沿江(河)布局,污水处理和排放控制不力,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排入量居高不下。地下水污染开始由点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水资源安全受到威胁。

  土壤污染日益凸显。产业发展对土壤污染的累积影响逐步显现,被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重金属过度排放和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不合理,使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局部地区出现中度和重度土壤污染。由于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缺失、标准体系不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及监管基础薄弱,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污染呈现复合型、难治理的特点。

  虽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上有所减缓,但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主要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能源资源消耗和城市的不断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无序转移和资源过度开发还将加剧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破坏。

  (三)财政金融风险增大

  由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扩大投资,不顾条件上项目,不仅带来了产能过剩等问题,还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较快、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等隐患,部分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过大。由于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弱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比重失衡,债务杠杆率偏高。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提供大量高成本融资,融资期限错配,潜藏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大量债务集中在收益水平低且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和房地产领域,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下降,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社会矛盾复杂多发

  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不同群体间利益矛盾加大。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依然薄弱,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异仍然较大,低收入群体和农业转移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潜藏着一定社会风险。环境污染、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群体利益诉求等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范围更加广泛。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治安案件立案数、刑事案件立案数等社会稳定指标呈上升趋势。

  三、强化《纲要》实施的主要措施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逾五年,但深层次影响尚未结束,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动力仍显不足,全球经济稳定复苏依然缓慢且存在变数,国际需求难现过去的强劲增长。从内部环境看,国内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和劳动人口抚养比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进入上升通道,加之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环境成本约束加大,支撑高速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弱化。前几年形成的一大批过剩产能和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需要逐步消化;过高的整体经济杠杆率和地方政府性债务,也需要通过稳健的去杠杆过程加以消化。

  上述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十二五”后半期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必须通过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营造良好宏观环境,既要防止一些地区不顾条件盲目追求高增长,进一步加重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又要守住经济增长底线,避免引发就业、财政、金融等连锁反应,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在确保《纲要》预期增长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为中长期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后半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精神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做出的一系列新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纲要》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举措,努力促进《纲要》目标任务实现。

  (一)深化各项改革

  制度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贯彻落实《纲要》主题主线的重要保障,也是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十二五”后半期,既要围绕实现《纲要》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纲要》已经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更要着眼于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特别是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治理及发展成果考核评价、统一市场体系、财税体制、金融体系、土地制度、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等领域,加快取得改革突破,通过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夯实《纲要》实施的制度基础。

  (二)确保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1、进一步健全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合理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和力度,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财政政策应该在保障政府投资重点、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促进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货币信贷政策要有效防范通胀,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合理适度,引导资金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满足有效需求、具有经济效益、符合产业政策的实体经济部门,为创业创新和结构调整提供更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增强汇率双向弹性,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完善以服务总量调控目标为主、兼顾多重结构性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防止出现大的经济波动。

  2、积极防控并妥善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地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在确保合理融资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整体债务风险,对于稳定“十二五”后半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负债水平的高低,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监管、疏堵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之策。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合理安排改善民生的各项计划,既要保障民生托底,又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合理调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根据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规模,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债务规模过快扩张。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建立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度,加强高风险地区债务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监管,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妥善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区域性、系统性违约风险。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在保障合理收益前提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推进特许经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定价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减轻政府支出压力。加快股票市场制度改革和完善步伐,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融资和投资功能,促进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创新债券品种,提高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有效监管影子银行体系,防止资金过于集中在产能过剩和投机性领域,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3、构建中长期内在稳定增长机制。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加重、整体债务率偏高,货币供应量持续较快增长和全社会融资规模偏大环境下,单纯以需求管理为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运作空间日趋缩小,操作不当还会带来产能过剩加剧、结构调整延缓、通胀压力加大、债务风险累积等问题。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政策组合,坚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顺应转型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以提高供给侧效率为重点,着力构建新的内在稳定增长机制。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后日益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分工效应,将稳增长的着力点转向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创业繁荣、创新驱动、结构升级,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同步,为中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三)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针对近年来国际产业格局调整、新兴产业加快涌现、信息化融合不断加深,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化方向升级,产业链形式从简单线性关系向多维立体网络发展,供应方式由单纯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生产与灵活个性化订制互补转变等新趋势,着眼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统筹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长期结构性问题,把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结构升级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把加快培育新比较优势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序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严格保护水土资源,在坚守耕地数量红线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耕地质量,加快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着力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良种、良法、农艺、农机有机融合,推出突破性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机具,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快构建农业技术服务新机制,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序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农业源污染、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启动大豆和棉花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逐步研究完善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政策和市场调控机制。

  2、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从优化结构、延伸链条、鼓励创新等入手,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重点发展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面向消费结构升级、生活质量提高的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托护、休闲旅游、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点解决好技术支撑、市场培育和政策保障问题。改造提升制造业,继续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化解不锈钢卫生管、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生产链条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环节延伸,生产方式从大规模同质化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转变。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3、积极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要采取措施应对人口红利逐步弱化、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等挑战,延缓传统比较优势的过快丧失。根据各地劳动力供求关系和生活成本上升状况,弹性确定工资标准,减轻用工成本过快上涨压力。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职工特别是进城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人力资本积累弥补人口红利的弱化。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大政府对基础、前沿、公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开展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绩效评估,培育有利于企业研发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更加注重具有跨领域和跨行业融合特征的新业态创新,发挥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4、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机制。以调控产能为主要目的、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对象、以行政手段为主要工具的产业政策实施机制,已难以适应以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产业政策需要。必须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为主,创新产业政策实施机制和手段。加快打破行业垄断,降低进入壁垒,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更便利地围绕市场需求进行配置,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功能,以及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专业化分工效应。进一步减少不合理行政干预和行政许可,加强创业创新扶持,完善小微企业财税金融政策,强化对知识产权和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加强产业政策与金融、土地等政策协同配合,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差别化配置,推动区域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企业融资和优化重组中的作用,发挥政府公共资源的杠杆引导作用,调动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资本更多创业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

  5、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把握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实施差别化的区域产业政策,出台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合理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制定各类主体功能区产业项目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建立主体功能适应性评价制度,编制区域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必须符合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标准。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严格制定和执行产业准入门槛,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和项目,通过设备折旧补贴、迁移补贴、土地置换等手段,促进跨区域转移或关闭;对重点开发区域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对优化开发区域引导弱势产业有序外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四)强化节能环保治理措施

  有效缓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殷切期盼。针对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不力、完成《纲要》目标难度较大的严峻现实,必须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强化空间管控、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管理。

  1、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强化社会监督。大力推进结构节能,严格执行能评制度,加快淘汰能效偏低的落后产能,对能源消费增量超控或节能进度滞后地区,暂停核准新上高耗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节能技术推广,继续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抓好重点地区和领域节能,加强对节能滞后地区的督促指导,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领域节能,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善节能经济调节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推行能耗领跑者制度,严禁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机制,建立和实施节能量交易制度。加强节能标准修订工作,建立节能标准动态更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提高产业能耗准入门槛。完善节能统计制度,解决节能数据国家与地方不衔接问题。

  2、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集中显现的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加大治理和修复力度。加快完善推进氮氧化物减排的政策措施,落实好燃煤电厂脱硝等环保电价政策,抓紧实施水泥、有色等非电行业及工业生活锅炉、窑炉脱硝工程,加快油品标准质量升级和老旧汽车淘汰,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开展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建立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加强重点地区雾和霾天气监测预警。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合理安排新能源产业布局,从源头上防治大气污染。在重点流域、湖泊水库实施总磷总氮排放总量控制,按照流域环境容量调整优化沿江(河)产业布局,禁止在重点流域江河源头新建有色、造纸、印染、化工、制革等项目。严格保护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严禁被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复直接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加快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进一步强化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执法主体的规范、监督和约束。

  3、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节约管理,注重事前防控和闭环管理,建立以资源保障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的反馈联动机制,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大区域保护,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构建重点区域、流域以至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让各类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引导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有效控制生态赤字。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深入推进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垃圾处理定价机制,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类自然生态空间,开征环境保护税。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粗放增长。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引导政策,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把《纲要》资源环境类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分年度积极予以推进。强化社会共同参与、共担责任机制,限度地动员各方面力量,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全民共建共保的格局。

  4、严格监管和执法。健全监管机构,整合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监管体系。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管和应急能力,强化能评、环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加强节能监察执法队伍、环境应急管理队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强化各级人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用能、环境违法行为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探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度,把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效益和损害程度纳入考核体系。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2011~2018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快于规划预期,但发展模式粗放、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必须准确判断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尊重基本国情,遵循基本规律,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并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1、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优先解决长期在城里务工经商的举家迁徙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问题。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各级政府间公共成本分担机制。

  2、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合理引导城市群发展,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条件较好地区培育发展新城市群,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特大城市要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外转移,缓解城市病压力。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加快城市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优化城镇化格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3、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加强市政和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虽然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但由于统一市场制度建设滞后,区域间利益协调和分享机制不健全,行政区经济格局依然存在。一些地方不顾条件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导致地区间恶性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产能过剩、政府债务攀升、生态环境恶化。要围绕完善统一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1、加快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要素在统一市场进行自由流动和配置,是要素报酬均等化、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制度基础。目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对劳动力在城乡间、区域间、城市间自由流动并公平获得相应待遇,构成了制度性制约,也是导致行政区经济、地方保护、区域间不合理竞争的重要原因。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福利特权和针对非户籍人口的歧视性规定,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快完善各类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机制,加快推进基础养老金统筹,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更多考虑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不断完善要素和产品跨区域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

  2、健全主体功能区战略和规划实施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促进经济、城市、人口布局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进一步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和规划实施,加快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全覆盖,推进市县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出台投资、产业、土地、环境等配套政策;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尽快实施国家农产品主产区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健全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偿的体制机制。按照“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探索“飞地经济”等多样化的开发和利益分享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口转移提供就业和居住空间。

  3、完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促进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区域政策和规划体系,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跨省区、跨重要流域和少数事关全局的特殊地区的区域政策和规划制定,推动地区间加强产业转移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在继续实施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差别化区域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功能性区域政策的作用,重点解决欠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本、交通设施等发展环境方面的不足和劣势,规范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行为,维护区域间公平竞争环境和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体系。推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七)进一步强化社会建设

  我国正处于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主体结构多元化阶段,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强化薄弱环节,推进制度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优先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加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提高信访公信力,使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充分反映和及时就地解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完善社会成员信用记录,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创建良好的市场和社会运行环境。

  【打印】 【关闭】

本文地址:http://www.fmgjcs.com/index.php?c=show&id=3170